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世外教育集团“单元学历案”项目纵深发展,4月28日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汾湖实验小学与新安实验小学联袂举办的"用单元学历案,同上一节好课"联合教研活动精彩启幕。活动由汾湖世外教导处主任张美娟主持,通过腾讯会议、世外一网通办双平台直播。全体数学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参与的方式,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转型路径,为推进单元学历案校本化实施提供了鲜活范例。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汾湖实验小学张叶文老师、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新安实小蒋淼老师先后执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数量关系(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张老师以两种颜色的气球装饰教室为切入点,巧妙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教学情境,迅速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问题链”驱动课堂节奏,以开放性问题引发思考,借助直观图示梳理思路,借数学符号构建模型,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搭建思维阶梯,使数量关系的抽象本质如抽丝剥茧般清晰呈现。整个课堂在深度思维与互动交流中焕发出盎然生机。
蒋老师精准设计教学梯度构建思维发展路径,深度契合低学段认知规律。利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加减运算表述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童趣盎然的课堂情境中渗透数学语言,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品质。
数学教研组长沈国芳老师作第六单元教材解析以及大单元学历案概览说明。沈老师强调分课时学历案设计必须立足大单元视域进行系统性架构,针对第六单元教材的全局把控展开深度剖析。她从课标解读、内容结构分析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出发,引领教师深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新旧教材多维对比到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设计,全景式呈现了第六单元教学图谱,凝练出大单元设计的“整合-贯通-迁移”实施策略,为精准教学提供专业导航。依据教材解析,沈老师也对大单元学历案概览设计作了简要说明。她从大问题如何设计,到分析学生将学哪些知识,期望学生学会什么,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供的几个妙招,一一解读,最后向老师们阐述这样设计的依据和创意。
汾湖世外教导处副主任王芳燕点评第一节课。她认为,张老师以“六一儿童节装扮教室”为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巧妙地将“相差问题”嵌入真实情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黄气球有12个,红气球有5个”提出“多多少”“少多少”的对比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多多少”与“少多少”实为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进而抽象出“相差问题”的本质——大数减小数。本节课在张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减法求相差”,更经历了“画数学”“说数学”“用数学”的完整探究历程。
世外新安实小数学教导翁静老师结合两节课展开多维度点评。她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路径是相同的,“操作体验—直观建模—抽象应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课堂上学生操作活动扎实有效,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后的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抽象思维,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用单元学历案,同上一节好课”主题联合教研活动,不仅是教育智慧的交融,更是协同创新的实践。这样的深度教研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学科建设升级的助推剂,更将成为滋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用脚步丈量改革之路,以笃行抵达理想远方,两校将持续深化研究,以单元学历案为载体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以深耕之姿搭建更卓越的学习生态,让教育焕发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